2008, 39(5):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基于HSRI輪胎模型,建立了一種簡化的、適用于實時運算的非線性輪胎力估計方法,。推導了四輪兩自由度汽車模型動力學方程。運用擴展卡爾曼濾波方法建立了汽車質心側向速度觀測 器,。汽車動力學綜合仿真平臺的仿真結果顯示,采用非線性輪胎力估計方法能顯著提高估計 的精度,。實車試驗結果表明,,該觀測器估計結果的準確性和運算效率能滿足DSC控制
2008, 39(5):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基于虛擬駕駛實驗平臺開發(fā)了車輛穩(wěn)定性控制器。構建了由實車,、虛擬場景,、車輛動力學模型等組成的虛擬駕駛實驗平臺,。用神經網絡估計模型對車輛動力學系統進行了辨識,,通過調整神經網絡對象模型設計了神經自校正控制器,該控制器通過產生橫擺力矩迫使車輛橫擺角速度跟蹤理想響應,。在虛擬駕駛實驗平臺上研究了施加控制后車輛的響應及其與駕駛員的交互,,對車輛在緊急避障操縱時的響應進行了虛擬仿真實驗,驗證了車輛穩(wěn)定性控制器的有效性,。
2008, 39(5):10-1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剛度特性,、頻率特性和阻尼特性直接影響空氣彈簧的隔振性能。利用工程熱力學理論,,建立了有,、無附加氣室空氣彈簧的力學模型,,推導出空氣彈簧剛度與頻率的數學表達式,并對影響空氣彈簧特性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空氣彈簧具有明顯的非線性特性,,在外載荷變化大時,自振頻率基本保持不變,;空氣彈簧的工作氣壓,、有效面積變化率、工作容積,、工作狀態(tài)及節(jié)流孔直徑是影響空氣彈簧性能的主要因素,。
2008, 39(5):15-1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磁力傳動原理的永磁離合器設計方案,通過改變主從動件間相對位置使徑向磁場強度發(fā)生改變從而實現接合或分離,。應用有限元方法計算了永磁離合器接合狀態(tài)下的磁場分布及性能,,以及分離或接合過程中主從動件間傳遞轉矩和軸向力的變化關系。分析了主要設計參數對性能的影響,,并研制了永磁離合器樣件進行了試驗驗證,。
2008, 39(5):18-2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采用氣化爐熱解氣化各種農林廢棄的生物質,產生可燃生物制氣,,作為雙燃料發(fā)動機的主要燃料,。雙燃料發(fā)動機由單缸、四沖程,、水冷,、直噴式柴油機改裝, 生物制氣通入發(fā)動機進氣管,在進氣過程中吸入氣缸,。測量生物制氣〖CD*2〗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氣缸壓力,,通過與原柴油機對比,對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燒噪聲進行分析,。除低速大負荷外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噪聲均低于原柴油機,,其噪聲隨負荷增大而增大,隨轉速升高而降低,,隨供油提前角增大而增大,。
2008, 39(5):22-2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針對均質壓燃(HCCI)發(fā)動機高負荷易爆燃的問題,在一臺改造過的柴油機上加裝CO2引入裝置,,進行HCCI燃燒試驗,。結果表明,引入高體積分數的CO2能夠有效抑制HCCI發(fā)動機的爆燃并拓寬高負荷的工況范圍,,但隨CO2體積分數增大,,發(fā)動機低負荷失火可能性增加,綜合對燃燒邊界和負荷范圍的影響,,CO2體積分數應控制在
2008, 39(5):26-2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在分析發(fā)動機轉速控制原理的基礎上,,研究了采用步進電動機作為執(zhí)行機構的發(fā)動機油門控制,,建立了神經網絡優(yōu)化PID控制的離散數學模型。采用LabVIEW軟件對發(fā)動機油門控制進行了仿真試驗,,結果表明,,發(fā)動機油門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響應與魯棒性,超調量為0.018,,穩(wěn)態(tài)時的輸出誤差近似為零,。
2008, 39(5):30-3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在D6114型增壓中冷柴油機上,分別采用原機增壓器,、大增壓器,、小增壓器和同時使用大小2個增壓器等4種方案,對柴油機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煙排放進行了試驗,。通過分析比較試驗結果,,提出大小渦輪相繼渦輪增壓方案,低速工況時小增壓器單獨工作,,中高速工況時大小增壓器并聯運行,。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大小渦輪相繼增壓系統在低速大負荷工況時,,比原機燃油消耗率密度最多降低30?g/(kW?h),,排放煙度最多降低約22%,初步證實了車用柴油機采用相繼渦輪增壓技術效果良好,。
2008, 39(5):36-4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噴頭射程受較多因素影響,,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神經網絡能有效地描述非線性模型多輸入和不確定的特征,。采用Levengerg—Marquardt優(yōu)化算法對神經網絡進行了改進,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訓練,,建立了噴頭射程預測中噴嘴仰角,、噴嘴直徑和工作壓力的映射網絡模型,并模擬分析了噴頭射程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用基于L—M算法的人工神經網絡預測噴頭射程時,不需要建立具體的模型,,設計方便,、運算迅速,、仿真性強,、精確度高。
2008, 39(5):41-4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利用射流附壁原理,,設計一種大射程的全射流微噴頭,。分析了全射流微噴頭旋轉驅動力與射流元件作用區(qū)結構尺寸的關系,,得到兩種驅動力的計算公式。通過正交試驗得到了最優(yōu)轉速,、最遠射程時的作用區(qū)位差,、作用區(qū)長度和蓋板位差的尺寸組合。對最優(yōu)結構樣機進行了水力性能測試,,測試結果與正交試驗結果一致,,樣機水量分布均勻,射程,、水滴直徑達到設計要求,。
2008, 39(5):45-4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步行式水稻插秧機上使用的后插曲柄搖桿式分插機構存在工作時振動大的問題,為此設計了橢圓齒輪傳動后插旋轉式分插機構,,分析了該分插機構的工作原理與結構特點,,建立了機構的運動學模型,開發(fā)了機構輔助分析與參數優(yōu)化軟件,優(yōu)化出滿足步行式插秧機工作要求的結構參數,,最后利用高速攝像技術對分插機構運動特性進行了試驗驗證,。
2008, 39(5):49-5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采用驅動聯合收獲機脫粒滾筒無級變速液壓缸的油壓力來表示脫粒滾筒的負荷,并通過對脫粒滾筒無級變速帶輪的受力分析建立了脫離滾筒扭矩與油壓力的關系方程,;分析了脫離滾筒負荷與喂入量的關系,,建立了脫粒滾筒負荷模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脫粒滾筒PID恒負荷自動控制系統,,仿真結果表明,,該控制系統有效可行。
2008, 39(5):52-5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以螺旋葉片,、板齒組合式軸流脫粒與分離裝置為研究對象,,借助高速攝像技術對稻谷的脫粒過程和脫粒后籽粒的運動方式進行了觀察,通過觀察分析可知,籽粒在脫粒部件梳刷,、沖擊 ,、碰撞及物料之間相互搓擦的作用下,,從枝梗上分離下來,,期間稻穗呈環(huán)扣狀,籽粒以環(huán)扣為中心向四周散射,。稻谷進入脫??臻g后迅速形成薄層,并在脫粒部件和導向葉片的聯合作用下,,旋轉向前涌動,。當稻谷層受到沖擊和梳刷作用時,,瞬間被壓縮,,隨之被拋離,呈蓬松狀態(tài),,使被脫下的籽粒有機會穿過蓬松莖稈層分離出去,。
2008, 39(5):56-5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構建了我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效應測度的ICOE指標體系,,應用全局密切值法對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效應進行測度,。根據測度結果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效應劃分為A,、B,、C 3個等級,并分析了2004,、2006年各省,、市、自治區(qū)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效應變化的原因,。
2008, 39(5):60-6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應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方法,通過分配總誤差來確定組合預測模型中各預測模型的權重 ,以此構建組合預測模型并對山西省農機總動力進行組合預測,。結果表明, 該組合預測模型的預測平均誤差為1.81,低于選定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三次指數平滑模型和BP神經網絡模型的3.12,、2.42和2.23;也低于基于方差倒數法以及基于離異系數法構建的組合預測模型的預測平均誤差
2008, 39(5):65-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基于電阻法設計了交流電路測量裝置,,對部分果蔬,、禽蛋、肉類等農產品的共晶點和共熔點進行了測量,,在7.5~8500kΩ測量范圍內,,測量相對誤差小于10%,滿足測量精度要求 ,。對測量數據進行曲線擬合,,并根據函數曲率的物理意義,計算出物料的共晶點和共熔點,。整合文獻中的相關數據,,列出60多種農產品物料的共晶點和共熔點。
2008, 39(5):70-7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用氣體接觸催化紅外發(fā)生器,對厚度為5,、9,、13mm的蘋果片進行紅外能強度為3,、4,、5kW/m2的紅外加熱滅酶脫水試驗。結果表明,,該技術可以一步完成蘋果片的滅酶和脫水過程,;與傳統的蒸汽和漂燙滅酶方法相比,由于紅外能的穿透加熱效應以及選擇性加熱的特點,,該方法滅酶時間更短,;其能量利用率為40%以上,高于傳統方法的
2008, 39(5):77-8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了提高石榴籽油得率,,利用超聲波及有機溶劑浸提聯用技術研究了石榴籽油提取工藝,。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了超聲波及有機溶劑浸提聯用技術提取石榴籽油的較佳工藝條件,。結果表明:石榴籽油的較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液料比12mL/g,、超聲波功率225W、超聲波處理時間15min,、超聲波處理溫度50℃,。在該條件下石榴籽油得率為
2008, 39(5):81-8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對玉米蛋白粉葉黃素超聲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分析了超聲時間,、初始溫度和液固比對總葉黃素得率的影響,,并建立了相應的預測模型。優(yōu)化得到最佳工藝參數為超聲時間11min、初始溫度25.4℃,、液固比6.4mL/g,。在最佳工藝參數下,總葉黃素的得率為67.90μg/g,,與預測結果相符,。與常規(guī)提取方法比較,該方法的提取時間明顯縮短 ,,葉黃素得率顯著提高(
2008, 39(5):86-9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采用1.398枯草桿菌中性蛋白酶對葵花濃縮蛋白進行水解,,降解蛋白分子,通過電泳分析了不同水解度蛋白亞基的變化,,系統地分析了不同水解度葵花酶解蛋白與葵花濃縮蛋白的功能特性,。實驗表明,水解度6.5%的葵花酶解蛋白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等功能性得到較大的改善,而葵花濃縮蛋白持水性,、起泡性及起泡穩(wěn)定性好于葵花酶解蛋白,,葵花濃縮蛋白經酶解后游離的氨基酸含量都有明顯提高??ǖ鞍壮嚢彼岷可缘屯?,其他必需氨基酸組成與NAS(1980)和FAO(1973)參考模式相比,具有良好平衡性,。
2008, 39(5):91-9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利用高光譜圖像系統來檢測臍橙糖度的方法,。由臍橙反射光譜圖像獲取反映臍橙糖度的光譜特征波長;應用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建立了臍橙糖度的預測模型,。結果表明,,臍橙糖度預測模型相關系數R為0.831,采用高光譜圖像無損檢測臍橙糖度是可行的,。
2008, 39(5):94-9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在構建植物生長模型時考慮其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交互關系,,建立了虛擬植物模擬模型,并基于圖形技術建立了植物形態(tài)的可視化模型,,通過模型耦合構建出虛擬植物系統,。基于蘆葦生長過程進行了模擬檢驗,,結果表明本系統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具有較好的預測性和可行性,。
2008, 39(5):99-10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種從農業(yè)專題圖中自動獲取農業(yè)信息的方法。采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距離變換的方法提取專題圖中符號的顏色特征和形態(tài)特征,,根據圖例建立符號模板庫,,然后把符號從掃描專題圖中分割出來,,最后由符號骨架線的內距值中誤差實現符號信息的自動獲取。試驗結果表明,,系統對農業(yè)專題圖點狀符號的正確分割率和正確識別率分別達到97%和93%,,線狀、面狀符號的正確分割率和正確識別率為
2008, 39(5):104-1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對苜蓿地進行了土壤含水率連續(xù)采集試驗,。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不同深度處的土壤含水率序列具有較高的線性相關性,層間距離越近相關性越高,。用R型譜系聚類法,,對8個土壤深度處的土壤含水率數據進行了聚類分類,,給出了具體的分類方法,。通過分析發(fā)現,分為3類時,,在10,、20和50 cm處埋設土壤水分傳感器,就能較好地監(jiān)測0~100 cm的土壤水分狀況,。
2008, 39(5):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通過二次正交回歸試驗研究了土壤溫度和含水率對土壤比熱容的影響,,并建立了土壤比熱容的二次正交回歸模型和優(yōu)化BP神經網絡模型。結果表明:土壤溫度和含水率的一次項對比熱容的影響達極顯著水平,,其二次項的影響達顯著水平,;二次正交回歸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精度,其殘差平方和為0.026 1,,標準差為0.051 1,。但優(yōu)化BP神經網絡模型的最大誤差值為 0.036,最小誤差值為0.008,,其預測精度優(yōu)于二次正交回歸模型,。優(yōu)化的BP神經網絡學習速率較快,當網絡訓練達到346步時即有效收斂,,具有預測速度快,、操作簡便的特點。
2008, 39(5):112-12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快速,、有效地采集和描述影響作物生長的田間信息, 是開展精細農業(yè)實踐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田間信息采集技術也在快速發(fā)展和不斷更新,。闡述了GPS定位技術,、傳感技術、多傳感信息融合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等在田間定位信息,、土壤屬性信息,、作物生長信息、環(huán)境信息和作物產量信息獲取中應用的研究現狀, 指出現有采集技術存在的優(yōu)缺點, 并提出開發(fā)集各種先進技術為一體,,低成本,、多通道、高精度,、定位快速的動態(tài)農田信息數字化智能測量裝備是今后田間信息采集技術的研究方向,。
2008, 39(5):122-12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針對經典Job-Shop調度問題的局限性,提出了以時間,、成本,、質量三者綜合為優(yōu)化目標, 具有柔性Job-Shop車間調度的優(yōu)化模型,。給出了優(yōu)化目標的計算方法,,并設計了混合粒子群算法,給出了使用此算法求解模型的具體實現過程,。模型采用工序能力指數對質量目標進行量化,,并采用綜合評判線性加權模型解決柔性Job-Shop算法的權重選擇問題,使決策者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優(yōu)化目標的偏好解,。通過一個車間調度問題的實例驗證了此調度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008, 39(5):128-13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證據推理的可靠度近似計算方法。定義結構失效的命題為F,,通過證據推理求出F的信度Bel(F)和似真度pl(F),,Bel(F)和pl(F)的均值可作為失效概率的近似值。研究了該方法的數值計算方法,,給出了具體的計算步驟,,并分析了影響計算精度與計算效率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隨機變量分布區(qū)間的等分數k越大則失效概率的計算精度越高,;而隨機變量個數n和k越大,,計算效率則越低。開發(fā)了用該方法計算可靠度的專用程序,,并通過應用實例驗證了該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008, 39(5):133-13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針對牛頓法、擬牛頓法求解非線性方程組只能求得一個解,,且有時不能收斂的問題,,將超混沌系統與數學規(guī)劃相結合,應用超混沌系統產生迭代初始點,,提出了應用超混沌映射的數學規(guī)劃法求解非線性方程組全部實數解的方法,。6—SPS并聯機器人的機構綜合實例表明,該方法收斂快,,能夠求出全部實數解,,證明了方法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2008, 39(5):137-14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用多叉樹表達平面連桿機構組成的方法,將桿組的位置分析程序作為樹的節(jié)點運算函數,,對樹結構實施后序遍歷運算,,形成平面連桿機構運動分析程序的有序集合,通過對該程序集合的順序調用實現了機構運動自動分析,。避免了在機構運動分析時進行復雜的桿組識別和運動路線生成,;將兩棵樹的節(jié)點進行交叉或將樹的節(jié)點進行變異,能方便派生出新的機構,, 從而為機構構型設計過程中進行運動學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運動分析算例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2008, 39(5):142-14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針對介于具有集中柔度和具有分布柔度之間的全柔性機構,,在利用偽剛體模型分析具有集中柔度的全柔性鉸鏈四桿機構基礎上,,考慮構件的線彈性變形,對偽剛體模型的分析方法加以改進,,給出了其一般公式,。全柔性鉸鏈四桿機構改進前后的分析計算實例和有限元仿真,,驗證了該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2008, 39(5):146-14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Delta并聯機構工作空間解析及尺度綜合的方法。利用曲面包絡理論得到Delta并聯機構單開鏈子空間邊界曲面的解析表達式,,求得機構可達工作空間,,進而導出工作空間包容的最大內切球體及其位置與尺度參數的關系。最后將上述球體作為設計空間,,以雅可比矩陣條件數在設計空間的全域平均值作為機構操作性能衡量指標進行尺度綜合,,得到使機構操作性能最優(yōu)的尺度參數。
2008, 39(5):150-15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解決傳統激振臺不能實現多維同時振動的問題,,基于并聯機構組成原理,,設計了用于中小型試驗件振動測試的并聯機構激振臺,分析了3—PUU型三維純平移并聯機構的運動特性,,通過計算得出了正,、逆解析解。在ADAMS中建立該并聯機構的虛擬樣機模型,并通過仿真驗證了并聯機構激振臺的可行性,。
2008, 39(5):155-15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了驗證五自由度完全并聯機床的設計方案和理論模型,,將虛擬樣機技術應用于該并聯機床的設計開發(fā)過程。利用三維機械CAD軟件SolidWorks建立該并聯機床的虛擬樣機模型,,應用OLE接口技術實現了該并聯機床的數控加工仿真,、刀具軌跡顯示驗證和仿真過程中自動換刀與毛坯的自動設計,采用多體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實現了該并聯機床的動力學分析和仿真,。計算機仿真結果證實了理論模型的正確性,,驗證了設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008, 39(5):160-16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了解決通用的刀具軌跡后處理程序無法生成混聯機床數控指令的問題,以混聯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為模型,,研究了適合混聯機床結構特點的后置處理方法,。利用UG/CAM軟件生成被加工零件的刀位文件,再將輸入控制系統的刀位文件進行后置處理,,包括二次插補策略,、位姿逆解、刀具半徑補償和干涉檢查,,最終轉化為驅動軸的控制指令,,從而實現對混聯機床加工過程中刀具位姿的控制。曲面加工仿真表明,,該方法正確,、有效。
2008, 39(5):165-16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了滿足高速對轉減速功能的需求,,采用由定軸輪系和差動輪系構成的復合輪系驅動方案,。該方案實現了動力源的單輸入、等速而轉向相反的同軸雙輸出,,同時具有結構緊湊和傳動效率高的優(yōu)點,。基于差動輪系功率流向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了對轉減速機構功率流向規(guī)律,,由此確定了該傳動系統不存在循環(huán)功率的條件。通過對執(zhí)行機構的合理匹配設計,,可避免內部功率循環(huán)和實現等速,、等扭矩的雙輸出。
2008, 39(5):169-17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設計了雙壓力角非對稱漸開線齒條刀具,,并推導了刀具齒廓參數的幾何關系,、非對稱齒輪全齒廓坐標方程、輪齒任意圓周上的弧齒厚計算公式,,并對齒輪齒頂變尖情況進行了探討,。給出了非對稱齒輪第2種齒根過渡曲線方程,描述并對比了對稱齒輪與非對稱齒輪的4種過渡曲線,同時建立了非對稱齒輪共軛齒形的坐標變換矩陣以及輪齒在各自局部坐標系旋轉矩陣。編寫程序求得非對稱齒輪與對稱齒輪仿真結果,,最后通過電火花線切割法加工制造了2種類型的齒輪。
2008, 39(5):174-17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對數字化制造中錐齒輪齒面誤差修正理論進行研究,。基于實際齒面坐標測量,,建立誤差曲面公式并給出求解方法,;通過以需要調整的參數為設計變量生成的齒面去擬合誤差曲面,,建立齒面誤差修正理論公式,最終求得調整參數修正值,;以誤差曲面公式和齒面誤差修正公式為基礎,,建立了各階齒面誤差與機床調整參數的關系式;并通過采用單面法和雙面法加工齒輪齒面誤差的實際算例驗證了修正效果,。
2008, 39(5):178-18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利用拼焊板結構對已有車型的車門內板進行了改進研究,,從而實現了減輕汽車重量的目的。推導了零件強度,、抗凹性能和碰撞安全性能的輕量化控制方程,,并以這些性能為設計約束, 指導拼焊板結構的輕量化設計,,使車門內板的減重效果達11.9%,。整車側面碰撞仿真分析表明,拼焊板改進設計后的車門內板相對于原始設計具有更高的耐撞安全性,,驗證了設計的可行性,。
2008, 39(5):182-18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以未經過表面工藝強化的低強度汽車前橋和經過表面工藝強化的高強度汽車變速箱齒輪為對象,對汽車零件經過疲勞極限以下小載荷強化前后,,表面硬度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微觀原因進行了試驗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小載荷強化后,,低強度前橋的表面硬度隨著其強度的提高而提高,;高強度變速箱齒輪的表面硬度隨著其強度的提高而降低;小載荷強化所引起的結構微觀組織變化是其表面硬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對于汽車零件表面硬度的變化而言,強化和損傷的作用效果相同,。
2008, 39(5):186-19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為探明鋼中微合金元素(V、Nb)與變形條件對含釩鋼形變強化相變的影響規(guī)律,,為制備含釩超細晶粒鋼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對含釩鋼進行形變強化相變熱模擬試驗,分析得出V,、Nb的影響為:固溶V,、Nb不利于形變強化鐵素體相變的進行;V(C,N),、V—Nb(C,N)可以在多道次變形中沉淀析出,,成為鐵素體的異質形核核心,同時析出相對晶界及亞結構的釘扎作用使鐵素體晶粒細化,。研究表明,,多道次變形時,,道次間隔時間越短,溫度越低,,則累積的有效變形量越大,,鋼的形變強化相變越易進行,含釩鋼超細晶鐵素體體積分數越大,。
2008, 39(5):192-19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提升小波包變換提取滾動軸承損傷特征的方法,。在提升模式的框架下,根據小波包變換的思想,,對細節(jié)信號進一步采用提升模式進行分解,,實現了提升小波包變換。為了有效地獲取滾動軸承的損傷特征,,選擇合適的小波包基函數,,把振動信號按給定的尺度分解,以該尺度信號能量最大的小波包信號分解頻帶作為最佳小波包,,再用解調分析法提取特征頻率,。并采用仿真和實驗信號對該方法進行了驗證。采用該方法對無損傷和含有損傷的滾動軸承進行分析,,取得了較好的診斷效果,。
2008, 39(5):201-20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研究了超高壓法從雨生紅球藻中提取蝦青素的工藝條件,。通過研究各因素對雨生紅球藻中蝦青素轉移率的影響,確定最優(yōu)工藝條件為:提取壓力300 Mpa,,保壓時間1 s,,提取溶劑為體積比1∶1的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劑,,提取2次,,液固比分別為100?mL/g和50?mL/g。在此工藝條件下,,雨生紅球藻中蝦青素轉移率可達到98%,。超高壓法沒有使雨生紅球藻破壁,但卻提高了蝦青素轉移率,縮短了提取時間,。
2008, 39(5):204-2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研究了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輪胎穩(wěn)態(tài)模型參數識別方法,,用穩(wěn)態(tài)輪胎試驗數據獲得了LuGre動態(tài)輪胎模型中的參數,得到了模型參數隨垂直載荷的變化關系:靜態(tài)摩擦因數與庫倫摩擦因數均隨載荷的增加而線性降低,;縱向輪胎剛度隨載荷的增加而線性增加,;而側向輪胎剛度與載荷的關系呈現非線性。識別出的參數可用于LuGre輪胎模型動態(tài)特性的研究,。仿真結果表明,,LuGre動態(tài)輪胎模型不僅具有與魔術公式相似的穩(wěn)態(tài)特性,而且還能反映出轉彎制動過程中的輪胎動態(tài)響應特性,。
2008, 39(5):208-21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5.[sequence]
摘要:結合有限元法和疲勞理論對22×8.5JJ車輪進行了動態(tài)彎曲疲勞分析,,得到了試驗載荷下車輪的疲勞壽命分布。應用ANSYS軟件建立了疲勞試驗的有限元模型,,并考慮螺栓預緊和多個面接觸對計算結果的影響,;采用24個載荷的序列模擬車輪一個載荷循環(huán)過程的受力狀態(tài)。采用臨界平面準則分析了疲勞壽命,,分析結果表明車輪的疲勞破壞主要集中在輪輻根部的連接部位,,與試驗結果吻合。應用該分析方法能降低設計成本,縮短設計周期,。
您是本站第 訪問者
通信地址:北京德勝門外北沙灘1號6信箱
郵編:100083 傳真:64867367
電話:64882610 E-mail:[email protected]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農業(yè)機械學報 ® 2025 版權所有